据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近50%的12~35岁年轻人,即11亿人由于通过个人音频设备听音乐的音量过大(超过安全水平)而面临听力损伤风险。约40%的人在夜总会、舞厅和酒吧中接触到潜在的有破坏性的声音损坏听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时间暴露在响亮的声音中都会导致耳朵的感觉细胞疲劳,结果是暂时性的听力损失或耳鸣。听觉随着感觉细胞的恢复而改善,但当暴露的声音特别大、经常听或持续时间过长时,会造成感觉细胞和其他结构的永久性损伤,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听力的高频范围,即听到高音的能力,这可能不会立即被觉察到,但持续接触则会导致渐进性听力损失。
为了保护年轻人的听力,世卫组织联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简称WHO-ITU准则),建议在个人音频设备上安装安全监听装置。
准则建议的娱乐声音的安全水平低于80分贝,一周内最多听40小时。这是人的耳朵可接受的声能水平,即“声音允许量”。
因此,务必要在听音乐时尽量降低音量,限制在嘈杂环境中活动的时间,以及监控个人音响系统和嘈杂空间的声音的安全水平。
同样重要的是,暴露在高音环境中的人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在尽早识别听力损失。
来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
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望能助您心血管健康。
转载请标明“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