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谈及深圳市“老龄化”问题,杨建安说:“按国际上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就算‘老龄化’社会了,现在深圳已经百分之九点几,意味着很快就要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对此,杨建安表示,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心血管专科医院,该院主要分为心血管内科和外科,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能够在这里治疗,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其中,外科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及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话,是国家首批A级心脏移植准入单位,是深圳市第一家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另外,该院是卫生部腔镜和微创培训基地;是广东省终末期心脏病重点专科、广东省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重点专科;是卫生部心内科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从心血管内科来说,我院业务量在深圳市排第一,在广东省内大概排在第二。”
此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设立了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还有深圳市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点学科群,大血管外科是深圳市重点学科群优先发展学科。谈到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刘强介绍说:“它是今年3月份市医管中心成立的,由我们医院牵头面向深圳市所有医院。通过这个中心,使深圳市所有的心血管急症患者都能够得到快速救治和有效救治。目前,初步成立了心血管急救网络系统,跟市内约30家医院建立了相关联系机制。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目前每个月大概有40位急症的病人通过系统得到救治。使心血管急症患者,特别是急性心梗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合适的时间被送至合适的医院接受合适的治疗”。同时,通过这个系统也加强了一些医院有关心血管专科的培训。”
大力提升软硬实力加以应对
伴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对治疗的场地和技术都有了新的要求,深圳在这方面准备好了吗?对此,杨建安介绍说:“我们医院现在的办公场所是1992年建的,现有的医疗场所和条件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市政府从前年开始建设新的医院办公场所,建在南山区朗山路,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能够交钥匙,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搬迁问题,估计明年下半年能够启用。医院新的办公场所将有500张床位,现在才100张床位。届时,医疗设备等硬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人员会更加充实。这样的话,预计我们的业务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技术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杨建安称,待新的医院办公场所启用后,将争取实现一些大的发展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评心血管医院的三甲,我们现在是三级医院,但是评甲等的话硬件还不够。”另外,他还表示医院要建设国家级的重点专科。“因为现在只有病房,实验室的条件非常差,研究所也没有,硬件不允许,将来新的办公场所启用后,我们要创建国家的心血管内科和心血管外科的重点专科。”
“我们设想要跟国际接轨,也就是说要在国际上达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心血管医院的验证体系标准。现在首先就是胸痛中心要走美国的标准,因为它这个标准比较高。将来硬件条件达到一定标准后,希望能够把医院做成国际一流的医院。”杨建安介绍说。
提高患者应对心血管疾病的能力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能否给其多点帮助?林泽鹏介绍说:“2002年,我院门急诊牵头成立了深圳市第一个心血管病‘病友会’,叫做‘健康心俱乐部’,距今已13年了。活动大概是一个月一次,固定在每个月最后一周。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除了免费给他们讲课,教授健康知识之外,还给他们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并免费发放一些健康教育的材料。”“这13年来,成效非常好,这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了解和控制力。”
“此外,我们很早就成立了一个门诊的便民服务中心,帮助病人挂号,包括一些没有家属陪同的老人,或走路不方便的,还免费提供饮用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和体系。”他说。
深圳晶报:罗俊杰 赖犁/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