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连线在加纳的深圳医疗队医生,进行了采访。
患者要找“Chinese doctor”
去年12月13日,深圳首次代表国家组建的援外医疗队——广东省第三批援加纳医疗队从深圳出发,飞赴西非国家加纳。医疗队由11人组成,包括医务工作者9人(其中8名医生来自深圳,一名医生来自广州)、厨师1人和翻译1人。
应加纳方要求,此次选派的医生涵盖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麻醉科、中医科、儿科、肿瘤科等多科室。
加纳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个小时,加上当地电话通信信号时断时续,记者的采访主要通过在线通讯工具进行。医疗队专家牺牲休息时间,给予积极配合。
陈协辉是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在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工作的业余时间,他记录下5个月来工作、生活中的见闻和趣事。
陈协辉告诉记者,医疗队除解决克里布教学医院的临床疑难问题,完善一些诊疗设备,还负责部分医生的学术交流、培训,以及为中国驻加纳大使馆和中资机构提供医疗保障。陈协辉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医院筹建心脏彩超及平板心电图检查室,解决临床诊疗的难点。
克里布教学医院的当地员工,早上7:30上班,中午不休息,不吃午餐,多数用面包解决问题,一直工作到下午才下班。相比当地员工,中国医疗队医生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含)职称,在当地医院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每周能保证2天的休息。
专家们认为,克里布教学医院的生活条件比想像的要好。令他们特别高兴的是,出门诊时,有当地病人专门要求看“Chinese doctor”(中国医生)。陈协辉说:“我感觉当地百姓很信任中国医生。”
病人把医生当上帝
近年来,国内时不时爆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案例。来到克里布教学医院后,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却发现,这里的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医生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收入不错(实行年薪制),高年资医生还可以多点执业,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医院给病人看病。
“这里的医生和病人关系特别好,我们在这里工作,没有国内那样的心理压力。”医疗队一名医生坦言。深圳的医生与阿克拉当地的医生聊起来,当地医生听说深圳有患者家属打医生的事情发生,表示不可思议。“病人和我们的关系很好,在阿克拉,病人都是把医生当上帝。”一名黑人医生告诉深圳的医生。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医疗队队员们也有了亲身感受。在阿克拉,医疗队医生有几次碰到了麻烦,不过当地居民一听说是克里布医院的医生,顿时变得客气起来。
队员们认为,阿克拉整体医疗水平比深圳低,当地居民医保覆盖率也低,约半数居民有社会医保,门诊和住院期间医药费可报销六成。经济贫困的人看不起病。尽管如此,阿克拉的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都很好。
挂念家乡的亲人
医疗队此次来加纳援助,原本安排两年时间,但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中国医疗队在加纳阿克拉先试点一年,体现对医疗队员们人性关怀。因此,今年12月底,医疗队员们将回国。
总体来说,医疗队员在加纳的工作和生活是愉快的,心中放不下的只有对家人的思念。作为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儿女,把一大家人托付给妻子,医生们也很心疼。
“这次我能离开家乡参加援外任务,离不开家里的大力支持。离家一年,肯定给家人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便。”陈协辉说,休息时间,他就用微信、QQ与家里人沟通。好在家属们今年七八月有一次到加纳探亲的机会,队员们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