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科研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2025年4月22日,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联合科研教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党支部,共同举办“优秀学生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主题党日活动。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助力全院科研工作者提升科研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以及科研教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实验室全体人员以及全院各部门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一、筑牢诚信基石,锚定科研方向
活动开始,由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刘旭杰同志领学“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及科研诚信相关典型事件及制度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刘旭杰同志结合学习内容及中国科研诚信建设三大里程碑事件,深入阐述了科研诚信作为科研工作生命线的重要意义,阐述唯有在诚信基础上开展科研,方能产出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成果。他指出,党员同志要始终将个人的科研工作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科技攻关中锤炼党性修养,在创新实践中体现责任担当。全体党员在严肃认真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强化了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科研底线的责任意识。
二、榜样力量树标杆,经验共享促成长
在经验分享环节,吕舰、尤祎、韩桂圆三位同志以他们多年深耕科研一线的宝贵经历为蓝本,倾囊相授科研道路上的成功密码与实践智慧。
医院在站博士后吕舰同志以那些年的科研经历与教训为题,分享了他宝贵的科研心得。他以哲思开篇:“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科研工作亦是如此”。吕舰博士将科研工作形象地比喻为迷雾中的航行,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基于多年实践经验,他提出多线并行的研究策略,认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应对科研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他坦言,科研工作是一场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持久战,既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也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态。“在实验成功率可能只有10%的情况下,每个阴性结果都是通往成功的路标。”吕舰博士的这番话道出了科研工作的真谛。他还特别强调,科研人员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此外,吕舰博士还分享了科研工作者的成长之道:一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在学术共同体中互帮互助;二是要明确研究方向,避免在细枝末节中迷失;三是要学会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中发现生活之美,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持续的学术探索注入活力。这些真知灼见,展现了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智慧与人生体悟。
医院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尤祎同志以科研选题与团队协作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研经验分享。他以值得做且能做的选题理念为切入点,阐述了他在科研实践中的深刻思考。
尤祎博士首先强调了科研选题的双重维度:既要考量课题的学术价值,又要评估其可行性。理想的科研课题应当位于学术意义与实操可能的交汇处。在团队协作方面,他生动诠释了1+1>2的合作效应,认为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可以突破个体研究的局限,实现科研效能的几何级增长。
针对科研实践中的常见的困难,尤祎博士给出了他的独到解决方案:一是以书为鉴。当研究陷入迷茫时,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往往能提供关键启示。二是创新三境界。将原创研究划分为发现、发明、创造三个递进层次,研究者应勇于追求更高维度的创新突破。三是动态平衡。既要敏锐把握学科前沿热点,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最后,他用一个精妙的公式总结了科研成功的要素:方向把握(50%)+机遇捕捉(30%)+细节把控(10%)+持续努力(10%)=100%的科研成果。
尤祎博士的分享不仅展现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智慧,更传递了务实创新的科研理念,为在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澳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韩桂圆同志,以临床医学研究的实践之道为题,从三个维度系统分享了其科研心得。
在职业发展维度,韩博士提出三位一体成长路径:首先要锚定核心研究领域,构建专业深度;其次要保持谦逊态度,主动向领域专家求教;最后要紧跟学科前沿,持续更新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她特别强调,这种系统性成长思维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针对临床研究实践,韩博士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解析:一是问题转化。系统阐述了如何将临床实践问题转化为科研命题,提出“五维思考框架”(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设置、结局指标、研究设计)。二是数据分析。详细讲解了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包括数据分类、预处理和统计分析三大关键环节,指出规范操作是确保研究可靠性的基石。三是成果呈现。重点剖析了论文写作中引言与讨论部分的撰写要点,并解读了观察性研究的国际报告规范。
为提升科研效率,韩桂圆博士精心整理了一份“科研工具包”:文献调研推荐AMiner、学术交流平台easySchola、思维导图工具Xmind、流程图制作软件Visio等。这些实用工具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研助力。
韩桂圆同志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充分展现了一位临床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与分享精神,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三、薪火相传共奋进,砥砺前行再出发
自由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与会人员围绕吕舰、尤祎、韩桂圆三位同志分享的宝贵经验展开深入探讨。大家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踊跃提问、积极发言,既有对科研选题方向把握的困惑求解,也有对团队协作方法的深入交流,更有关于科研工具高效运用的经验互鉴。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更拓宽了科研思路,增强了对未来科研工作的信心与期待。思想的火花在热烈的讨论中不断迸发,现场洋溢着浓厚而富有成效的学术氛围。
本次活动通过树典型、传经验、聚合力,展现了新时代博士生党员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风貌。刘旭杰同志在活动最后强调,博士生党员要牢记初心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科研工作中要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要永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定力,更要锤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未来,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将以“红心向党,创新领航”的铿锵口号为精神旗帜,将红色基因融入科研创新的血脉之中,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驱动科研攻坚的核心引擎。持续深耕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通过搭建“党建+科研”双融双促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拔尖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党建动能,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重点实验室的奋进篇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