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2025年6月14日(星期六),备受期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及创新技术培训班”第一期-“冠脉造影及PCI基础” 在深圳圆满落幕。本次培训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胡奉环教授精心策划组织,吸引了众多致力于冠心病介入诊疗的临床医师积极参与。会议聚焦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核心规范与基础技术,通过“病例引导、问题聚焦、专题深化” 的独特模式,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内容扎实、互动深入、启迪思维的学术盛宴。
病例先行,问题导向:实战经验的深度剖析
本次培训班的核心教学内容植根于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临床实战病例。这些精心挑选的案例生动地揭示了冠心病介入诊疗全流程中的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1.风险警示与应急管理: 如陈俊羽医师报告的PCI术后髂动脉穿孔案例,深刻警示了操作风险,并引导探讨了危急并发症的应急处理策略。
2.解剖迷局破解与个体化决策: 杜胤龙医师分享的右冠解剖变异病例,突显了精准影像解读在应对复杂解剖变异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了个体化操作方案的必要性。
3.技术难点攻坚与经验传承: 陈俊求医师呈现的冠脉明显迂曲介入治疗案例,直面高难度病变的技术挑战,分享了宝贵的克服经验与操作技巧。
4.器械精要应用与核心技巧: 陈强医师探讨的指引导管选择/操控难题,将焦点精准定位在器械应用这一介入基础环节的核心技巧上。
5.并发症剖析与复杂病变决策: 洗展超、钟伟洲、邓鸣和刘诚医师分别报告的导丝穿孔、糖尿病合并钙化迁曲病变的球囊扩张选择、支架球囊破裂导致支架脱载以及难忘病例,共同构成了对介入操作中各类并发症(穿孔、脱载)的深度剖析以及特殊复杂病变(如糖尿病钙化迁曲)处理决策的集中探讨。
这些病例紧密围绕“规范”与“基础”这一主线,覆盖了从穿刺、造影、器械选择(导管、导丝、球囊、支架)到并发症处理的介入治疗全链条核心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从错误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的宝贵实战经验库。
每一个病例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临床实践中的困惑与风险,有效激发了与会者的思考,为后续的专题学习奠定了强烈的现实需求和问题导向基础。
专题深化,系统规范:核心技术的精要解析
紧随病例讨论,由领域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带来的系统性专题讲座,将实践经验提炼升华为规范化的操作指南:
王小庆教授精辟讲解了动脉穿刺与并发症处理,筑牢安全第一关;柯晓教授深入阐述了冠脉造影操作及图像解读的核心要点;胡伟教授系统梳理了介入治疗术前充分准备的方方面面,强调“谋定而后动”;吴保泉教授详尽解析了指引导管的选择与操控;曾繁芳教授细致介绍了导丝分类与操作技巧;闫少迪教授全面讲解了球囊类型与应用技巧;陈怡粤教授深入探讨了支架的类型、选择与操作技巧,聚焦支架的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
这些专题内容环环相扣,紧密围绕“基础”与“规范”的核心目标,为与会者构建了一个从安全入口建立、精准路径规划、到有效器械应用、最终完成血管重建的完整知识链,是提升介入诊疗规范化水平的宝贵财富。这些专题内容覆盖了冠脉介入治疗从穿刺、造影到器械(导丝、球囊、导管、支架)选择与操作的全流程核心基础,紧密结合病例中暴露的问题,系统性地传授了规范化操作的精髓和规避风险的策略。提问与嘉宾讨论环节(吴淳、陈军、彭长农、李雪、陈怡粤、王小庆、陈力、胡伟、刘华东、曾繁芳、胡奉环等教授主持并参与)气氛热烈,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对技术难点、操作细节、并发症预防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和毫无保留的分享,将理论学习推向实践应用的深度。
收获与启发:跨越层级的知识共振
本次培训班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普适性与深度并存。对于介入初学者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系统化学习机会,从最基础的穿刺、造影到核心器械的应用,构建了清晰、规范的知识框架,有效规避了“野路子”风险,为安全、规范地踏入介入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资深专家,深入剖析的复杂病例、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教训、不同器械的精细操作技巧以及同行间的高水平思维碰撞,提供了宝贵的反思视角和精进灵感,有助于突破瓶颈,优化临床决策与操作水平。
圆满落幕,期待再续
胡奉环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展望了培训班的愿景,并在闭幕时对首期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全体嘉宾参与的压轴讨论-“如何完成一台完美的造影+PCI”,凝聚了整日的智慧结晶,为追求卓越的介入医师指明了方向。
本次“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及创新技术培训班(第一期)”以扎实的内容、创新的形式、深度的互动,成功实现了“规范筑基,启迪创新”的目标。培训班为提升区域冠心病介入诊疗的规范化水平贡献了重要力量,我们共同期待后续系列培训带来更多前沿进展与深度交流!
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AI1nzg-yfGYgFvcup2ROlw
https://mp.weixin.qq.com/s/1rfVPSSlTbNIoHkUYakVPQ
https://mp.weixin.qq.com/s/VDmzp8TiRr04pNBSK1fvHA
引言: 您的心脏在“努力工作”时是否健康?如何更安全、精准地评估冠心病?近日(2025年4月20日),一场聚焦心血管疾病诊疗前沿技术的盛会——负荷超声心动图规范化学习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成功举办。本次学习班由深圳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心血管疾病医防融合项目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深圳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和推广这项重要的无创检查技术。 大咖云集,共探心脏诊疗新思路 会议伊始,阜外深圳医院心内科大主任胡奉环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胡教授强调,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对于心脏内科的临床诊疗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心脏功能和冠脉血流情况,是指导治疗决策的“火眼金睛”。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晗教授深度解读了最新的《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指南》。他指出,对于CCS患者,全程规范管理和精准的无创功能学诊断(比如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能有效评估心肌缺血情况。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林峰教授带来了《缺血性心脏病再认识》的精彩报告。他特别提醒心内科同道关注冠心病诊疗中一个常见却易被忽视的问题——血管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并不总是一致。因此,优先选择无创功能学检查来评估“实际”缺血情况更为关键,并强调了药物负荷超声检查的独特优势。 阜外深圳医院的江勇教授则详细解读了《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临床实践指南》。他再次强调了负荷超声检查在CCS患者诊疗流程中的核心价值,并重点介绍了血管扩张药物负荷超声的操作规范及其临床应用场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吴爵非教授分享了利用新型负荷药物“瑞加诺生”进行超声心肌造影(MCE)及冠脉血流储备(CFVR)评估的宝贵临床案例。他还就“如何让负荷超声检查更普及,成为日常临床的得力助手”这一议题引发了现场专家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实操演练:让先进技术真正落地 理论学习之后,关键在于实践。下午,在阜外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吴爵非教授及其团队现场演示了瑞加诺生负荷下的CFR和MCE超声检查全过程。从机器参数如何调试、心电监护要点,到药物注射技巧、图像采集手法,再到结果判读及注意事项,吴教授团队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和示范。 来自深圳各大医院的医生们在观摩学习后,都获得了宝贵的“上机实操”机会。大家学习热情高涨,现场氛围浓厚,针对操作中的疑问与导师积极交流。通过亲手操作,学员们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接受瑞加诺生负荷检查的受试者仅感受到轻微不适,整个过程平稳、安全,且药物注射操作简便,这给所有参与培训的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预示着这项技术能为患者带来更舒适、安全的检查体验。 结语: 此次高水平学习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阜外深圳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对医学前沿技术的不懈追求,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提升了区域内心血管医生的专业技能。未来,随着负荷超声心动图等先进无创技术的规范化普及,必将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更精准的诊断和更优化的治疗方案。阜外深圳医院将继续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前沿医疗技术,为守护市民心脏健康贡献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jr57QeQqLV3L25cBB1Ko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