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
  • |
  • 就医
  • |
  • 同行
医院动态
院长对话日活动【深圳晶报报道】:深圳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对话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杨建安院长     近年来,一向被称为年轻城市的深圳,也渐渐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大幅增加。面对这一情况,深圳如何应对?近日,由深圳市医管中心和晶报社联合主办的“院长对话日”活动,请来了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院长杨建安及该院门急诊科主任林泽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刘强,畅谈了该院的应对措施。   深圳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谈及深圳市“老龄化”问题,杨建安说:“按国际上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就算‘老龄化’社会了,现在深圳已经百分之九点几,意味着很快就要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对此,杨建安表示,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心血管专科医院,该院主要分为心血管内科和外科,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能够在这里治疗,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其中,外科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及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话,是国家首批A级心脏移植准入单位,是深圳市第一家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另外,该院是卫生部腔镜和微创培训基地;是广东省终末期心脏病重点专科、广东省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重点专科;是卫生部心内科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从心血管内科来说,我院业务量在深圳市排第一,在广东省内大概排在第二。”   此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设立了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还有深圳市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点学科群,大血管外科是深圳市重点学科群优先发展学科。谈到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刘强介绍说:“它是今年3月份市医管中心成立的,由我们医院牵头面向深圳市所有医院。通过这个中心,使深圳市所有的心血管急症患者都能够得到快速救治和有效救治。目前,初步成立了心血管急救网络系统,跟市内约30家医院建立了相关联系机制。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目前每个月大概有40位急症的病人通过系统得到救治。使心血管急症患者,特别是急性心梗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合适的时间被送至合适的医院接受合适的治疗”。同时,通过这个系统也加强了一些医院有关心血管专科的培训。”   大力提升软硬实力加以应对   伴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对治疗的场地和技术都有了新的要求,深圳在这方面准备好了吗?对此,杨建安介绍说:“我们医院现在的办公场所是1992年建的,现有的医疗场所和条件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市政府从前年开始建设新的医院办公场所,建在南山区朗山路,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能够交钥匙,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搬迁问题,估计明年下半年能够启用。医院新的办公场所将有500张床位,现在才100张床位。届时,医疗设备等硬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人员会更加充实。这样的话,预计我们的业务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技术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杨建安称,待新的医院办公场所启用后,将争取实现一些大的发展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评心血管医院的三甲,我们现在是三级医院,但是评甲等的话硬件还不够。”另外,他还表示医院要建设国家级的重点专科。“因为现在只有病房,实验室的条件非常差,研究所也没有,硬件不允许,将来新的办公场所启用后,我们要创建国家的心血管内科和心血管外科的重点专科。”   “我们设想要跟国际接轨,也就是说要在国际上达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心血管医院的验证体系标准。现在首先就是胸痛中心要走美国的标准,因为它这个标准比较高。将来硬件条件达到一定标准后,希望能够把医院做成国际一流的医院。”杨建安介绍说。   提高患者应对心血管疾病的能力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能否给其多点帮助?林泽鹏介绍说:“2002年,我院门急诊牵头成立了深圳市第一个心血管病‘病友会’,叫做‘健康心俱乐部’,距今已13年了。活动大概是一个月一次,固定在每个月最后一周。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除了免费给他们讲课,教授健康知识之外,还给他们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并免费发放一些健康教育的材料。”“这13年来,成效非常好,这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市民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了解和控制力。”   “此外,我们很早就成立了一个门诊的便民服务中心,帮助病人挂号,包括一些没有家属陪同的老人,或走路不方便的,还免费提供饮用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和体系。”他说。     深圳晶报:罗俊杰 赖犁/文、图 2015.10.28
深圳晚报报道:医院新址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是深圳唯一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上周五,由市医管中心和深圳晚报联合举办的“健康民调团 市属医院行”活动继续举行,活动第四站来到了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两名市人大代表、9名市民代表组成的体验团在该院院长杨建安、副院长王涛和相关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大血管外科、健康心俱乐部、急救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等。   特色:每月举办健康心俱乐部活动   “与国外相比,目前深圳在心脏知识普及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杨建安说,每月举办一次的健康心俱乐部活动是该医院的特色之一。   据了解,2000年,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成立健康心俱乐部,通过会员之间、会员与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解除由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困扰和恐惧,增强治疗和预防效果。   “健康心讲座由心内、外科专家主讲。”王涛说,同时,院方会发放宣教手册,免费测量血压,校正家庭电子血压计准确度,定期免费测量快速血糖、血脂等。   为什么开展健康心俱乐部活动呢?王涛说,与其他疾病不同,心血管疾病重在健康管理,增加疾病的了解,做好预防工作,减少住院与手术概率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心血管救护车数量不足   10月16日上午,体验团一行参观了该医院的胸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刘强介绍,该院胸痛中心成立于去年。日前,该中心以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卫计委、中华医学会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的国家认证,并正在申请美国胸痛中心认证。   “救治心脏病人是跟死神抢时间,必须争分夺秒,所以医生病人在救护车中情况的掌握十分重要。”刘强说,目前,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可以通过一套系统实时监测胸痛病人在救护车中的情况。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将控制在120分钟内,病人来到医院开通血管(DtoB时间)时间少于60分钟。   遗憾的是,全院目前仅有一台心血管救护车在运行使用。刘强认为,如果要保证医院接治病人的需要,至少还应配备3到4台心血管救护车。对此,市人大代表蓝志刚表示赞同,他希望深圳能够加大对医院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所以对医院的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蓝志刚说,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已建院20余年,多数设备都已落后,硬件设施水平亟待提高。   代表建议:将旧院改做急救中心   王涛说,随着深圳心血管疾病就诊患者增多,医院旧址诊疗环境及硬件设施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深圳人的就医需求。   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迁址新建项目需提上议事日程。记者从院方了解到,该项目于2006年获市发改委批复立项,选址在南山区朗山路,项目占地面积22458.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470平方米,建设规模500张病床,是深圳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在基建方面,政府总投资5.14亿元。今年1月,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2016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考虑到心脏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数老深圳人居住在罗湖区,而新院位处南山区,运送病人十分不便,所以院方建议,将旧院址改建为急救中心。“心脏病人的生命十分脆弱,保住生命线畅通非常关键。”市民代表李先生说。   针对医院的建议,市人大代表汪桂花表示,她将就这个问题撰写一份建议案提交市人大。“与其他慢性病不同,突发心脏疾病的患者留给医生抢救的时间本就不多,”汪桂花说,多一个急救中心就多几分生存希望。   (雷燕 肖霄/文 周松/图)    代表留言   市人大代表 蓝志刚   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作为一个专科医院,治疗水平先进且专业性强。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胸痛中心有望年内申请到美国胸痛中心认证,这对深圳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唯一不足的是,该院硬件设施较为落后,这个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院长说数   2015年1月~9月门急诊总量近13万人次,其中门诊量近11万人次,急诊量近2万人次。平均每天门急诊660人次,介入手术及外科手术近3000例,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2.69%。 2015.10.20
【深圳媒体报道】:深圳118家医院公众满意度出炉!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等5家名列前茅     全市医疗行业公众满意度监测采取委托第三方直接向患者手机发送短信的方式进行调查。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在原来的55家公立医院的调查监测范围基础上,将驻深及社会办医院纳入调查监测范围。   近年来,市卫生计生委针对医疗服务公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改进评价办法,挖掘一切潜能,上下联动,推出多项改进举措。   制订了《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规范》,对医疗服务的停车、导诊、挂号、分诊候诊、诊疗、收费、检验、检查、取药等9个环节进行规范;   制订了《深圳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9大项29小项具体改进措施;   制订了《医院公众满意度调查监测通报办法》,每季度进行监测通报;   实行委领导和处以上干部挂钩帮扶区和医院制度。   各区、各医院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服务   北大深圳医院重新规划美化院内外环境,院内外交通得到很大改善;   龙华新区中心医院建立“港湾式交通通道”确保院内有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   龙岗区针对满意度不高的问题,采取倒排倒查机制,满意度得到较大地提升;   南山区卫计局推出了“南山看病易”微信公众号;   市儿童医院推出“当天预约”新服务,实现“家中候诊,按时就医,手机与窗口挂号同步数据服务”,打造两小时就医圈;   市人民医院推出“有投诉即追究的办法”的制度等。    通报会总体要求   市委卫生工委专职副书记廖澍华在会上强调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要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的总体目标和马兴瑞书记调研医疗卫生工作时提出的着力解决“看病难”等问题,以问题和群众需求为导向,马上就改,敢为人先,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因地制宜,创新服务体系、服务流程、服务模式,建立推动满意度提升的长效机制体制,推动诊疗行为的规范和医疗质量的提升,使医疗服务管理更加先进、流程更加科学、就医更加便捷。如:   加大专家到社康坐诊制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扩大预约比例,实现分时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和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   加强与患者沟通力度,包括保障诊疗时间,医务工作者加强对患者人文关怀;   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推动我市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上一个新的水平。 2015.10.12
【深圳媒体报道】:深圳有了心脏抢救神器“叶克膜”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曹茜 王萍 文/图   ECMO(叶克膜),在台湾名气很大的急危重心脏病抢救神器,如今也引入了深圳。      近日,38岁的曾先生因突发心肌炎导致心跳骤停24分钟,随后出现了多器官损伤,陷入深度昏迷,命悬一线。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运用新引入的叶克膜,成功地从死亡线上将他救了回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 心肌炎来势汹汹导致心跳骤停   2月5日,身体健康的曾先生感觉身体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不适,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用了些消炎与退烧药。可是第二天,情况不但没有变好,曾先生还出现了胸闷、气紧,胸口如大石头挤压般的难受。此时,他依然以为是感冒的后遗症,于是放下繁忙的工作,在家休息一天。第三天,情况更加恶化,胸闷、气促加重,口唇紫绀,曾先生只能坐着,无法平卧。这个时间,家人赶紧将他送入医院就诊。医生确诊为急性重症心肌炎,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曾先生的妻子顿时不知所措。丈夫身体健康,每年体检都没有问题,就算是小感冒一年也难得一回,怎么说病倒就病倒了呢?情况还这样的严重!医生向曾先生的妻子解释,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以青壮年发病较多。对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常常先有原发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性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轻症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急性重症心肌炎又称爆发性心肌炎,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   此时的曾先生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跳停止长达24分钟)。经过医护人员奋力抢救,年轻的心脏才勉强恢复了跳动。可是他依然昏迷、反复室速、血压低、无尿,这是心肌炎最凶险的情况。医生告诉家属,按照目前的状况,凶多吉少。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全家陷入了恐慌之中。妻子无法接受:前两天还谈笑风生、生龙活虎的丈夫突然间就要离她而去。姐姐更是滔滔大哭:弟弟才38岁,还那么年轻,两个年幼的小孩不能就这样没有爸爸呀!父母更是难以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   2 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上演生死时速   绝望无助中,家属四处打听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拥有深圳市抢救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最强的技术和设备,抱着一线希望,他们将曾先生转到了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心内科CCU病房。   2月8日晚23点,喧嚣的城市已覆上静谧之网,而在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中心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一场生死时速正拉开帷幕。   入院时曾先生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处于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四肢湿冷,即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多种升压药物都已超过常人所用的极量,呼吸机100%的纯氧供气,辅助血压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持续辅助,但仍然心律紊乱,血压越来越低,血氧浓度越来越差。医务人员知道病人已经在死亡线上了,家属的心越来越沉。   医院最强的抢救团队连夜赶来,有医院院长杨建安,心内科CCU刘强、徐验主任,体外循环叶晓青、黄小蝶主任、外科杨晓涵、王湘医生,多位专家紧急床边会诊,迅速商定了最佳救治方案:安置ECMO!   ECMO,是体外膜肺氧和的英文简称,俗称“叶克膜”,被戏称“叶医生”,是抢救急危重症的“神器”。它的原理是将患者的静脉血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膜肺)将静脉血氧合为动脉血之后,再用泵将血液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的心肺支持。在使用ECMO期间,膜肺可进行有效的二氧化碳的排除和氧的摄取,相当于替代肺脏的工作;驱动泵使血液周而复始地在机体内流动,相当于替代心脏的工作,这样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安置ECMO就在患者的床旁进行,体外循环组安装设备,连接管道,装机预冲;心外科组消毒铺巾,分离、切开、插管、缝合,娴熟的技巧顺利地安置好机器;CCU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机器参数与各种用药,抢救井然有序进行中……   “启动ECMO!”杨建安院长下达指令,体外循环医生组的叶晓青主任沉着冷静地开动装置。   “血压回升至80/45mmHg,末梢氧饱和度70%!”   “血压90/55mmHg,末梢氧饱和度80%!”   “血压102/60mmHg,末梢氧饱和度91%!”   见证奇迹的时刻!病房里所有医护人员凝神敛气,紧绷着的心随着数值的上升一点点松缓,一直严肃紧张的表情终于露出了欣喜。   病人心跳、血压、氧供暂时稳定了,可是病情依然危重: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意识不知能否恢复,不排除有成为“植物人”的可能;上消化道出血;持续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的医生们对曾先生的病情进行讨论后,决定即刻行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治疗,将血液从股静脉引出来,通过血液滤过机将血液净化后再回输体内,相当于由机器代替肾脏工作,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此时曾先生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气管插管、中心静脉输液管、桡动脉压力监测管、左侧股静脉引流管,左侧股动脉灌注管、右侧股动脉IABP管、右侧股静脉血滤管、鼻饲管、导尿管。病房里机器满满当当:呼吸机、ECMO、床旁血液滤过机、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机),心电血压监护仪、床旁超声机。机器无声地运转着,相当于患者的心、肺、肾都暂时由机器代替;病房里穿梭着医生、护士紧张忙碌的身影,CCU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细致护理,每时每刻密切关注着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随时观察、调整仪器参数,定时检查各处管道、伤口,定时抽血化验,定期复查胸片、超声。“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一刻都停不下,加班晚下班已成常态”,这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切身的感受。体外循环师每天查看病人数次,深夜、凌晨都不例外,与CCU医生共同商议ECMO的参数调整。   曾先生的家人衣不解带,天天守在病房门口,不眠不休。“那几天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一有动静就担心是他离去了,到现在我都时时做噩梦”,妻子回想当时仍是心有余悸,“好在医生每天跟我们通报病情,一直安慰、鼓励我们,帮助我走过最艰难的日子。”   医疗团队克服了一系列的问题:昏迷、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出血、感染、下肢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先生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开始有意识、对外界有反应。2月15日,ECMO撤机;2月16日IABP撤机;2月17日呼吸机撤机;随后肾功能也逐渐恢复,尿量增多,2月19日停用血液滤过;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完全正常……   死而复生!曾先生看着年迈的父母、疲惫的妻子、幼小的儿子,恍如隔世,全家人的手紧紧交握,喜极而泣!   住院23天后,曾先生和家属满怀感激地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告别,并向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和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送上两面锦旗“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以表敬意。曾先生的妻子无限感激:“谢谢!谢谢你们给了我丈夫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给了我们完整的家庭!”   3 叶克膜成功应用 具里程碑意义   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医生告诉记者,此次曾先生能治愈,“叶医生”——叶克膜(ECMO)功不可没!   杨建安院长告诉记者,其实,“叶医生”在台湾也很有名。2006年,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的夫人邵晓铃发生车祸陷入深度昏迷,柯文哲(现在台北市的市长,原台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指导急救团队,应用叶克膜成功救活邵晓铃。很多人通过媒体知道了这个案例,一时间“叶医生”声名大噪。其实ECMO是由体外循环发展而来,可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由于ECMO的出现,使许多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使许多令医生束手无策的难题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目前我国的ECMO应用尚不广泛,仅在一些大型心血管中心开展,此次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独立应用管理ECMO,成功抢救重症心肌炎患者,在深圳市尚属首例,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对患者意义重大,而且对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深圳市的急危重症抢救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015.09.17
第五批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授牌仪式现场报道     2015年9月10日,第五批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单位授牌仪式在上海举办的第17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胸痛中心论坛上举行。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领导下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7月23日完成了对第五批申请认证的32家医院的全部认证工作。经过网上材料提交、认证办公室预审、专家在线审核及微服私访评估后,16家单位进入现场核查,加上第四批还有3家需要重新现场核查的单位,一共有19家单位进入现场核查阶段,其中12家单位一次核查通过;3家单位需整改后重新微服私访;4家单位不通过,建议持续改进后再次申请。   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的单位是: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新乡市中心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太原市中心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在方唯一教授主持下,霍勇教授宣布了通过第五批认证的单位名单。霍勇、王伟民、向定成、陈纪言教授共同为第五批通过认证的12家医院授牌。授牌仪式前,霍勇教授介绍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近期进展,陈韵岱教授和向定成教授讲解了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初步经验与成效。方唯一教授和傅向华教授介绍了非PCI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及认证的必要性和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启动抗栓治疗的价值。来自全国的40多家医院的专家以及大众及专业的媒体的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授牌仪式。 2015.09.17
【深圳媒体报道】:加纳患者指名找中国医生看病     去年底至今,由深圳单独承担组派任务的广东省第三批援助加纳医疗专家队,已在西非国家加纳工作生活了5个月。医疗队11名队员均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克里布教学医院工作,这家医院是加纳规模最大的医院。深圳医疗专家的工作情况如何?他们在当地有何趣闻?两国医疗环境有何异同?   近日,记者连线在加纳的深圳医疗队医生,进行了采访。   患者要找“Chinese doctor”   去年12月13日,深圳首次代表国家组建的援外医疗队——广东省第三批援加纳医疗队从深圳出发,飞赴西非国家加纳。医疗队由11人组成,包括医务工作者9人(其中8名医生来自深圳,一名医生来自广州)、厨师1人和翻译1人。   应加纳方要求,此次选派的医生涵盖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麻醉科、中医科、儿科、肿瘤科等多科室。   加纳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个小时,加上当地电话通信信号时断时续,记者的采访主要通过在线通讯工具进行。医疗队专家牺牲休息时间,给予积极配合。   陈协辉是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在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工作的业余时间,他记录下5个月来工作、生活中的见闻和趣事。   陈协辉告诉记者,医疗队除解决克里布教学医院的临床疑难问题,完善一些诊疗设备,还负责部分医生的学术交流、培训,以及为中国驻加纳大使馆和中资机构提供医疗保障。陈协辉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医院筹建心脏彩超及平板心电图检查室,解决临床诊疗的难点。   克里布教学医院的当地员工,早上7:30上班,中午不休息,不吃午餐,多数用面包解决问题,一直工作到下午才下班。相比当地员工,中国医疗队医生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含)职称,在当地医院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每周能保证2天的休息。   专家们认为,克里布教学医院的生活条件比想像的要好。令他们特别高兴的是,出门诊时,有当地病人专门要求看“Chinese doctor”(中国医生)。陈协辉说:“我感觉当地百姓很信任中国医生。”   病人把医生当上帝   近年来,国内时不时爆出医患关系紧张的案例。来到克里布教学医院后,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却发现,这里的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医生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收入不错(实行年薪制),高年资医生还可以多点执业,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医院给病人看病。   “这里的医生和病人关系特别好,我们在这里工作,没有国内那样的心理压力。”医疗队一名医生坦言。深圳的医生与阿克拉当地的医生聊起来,当地医生听说深圳有患者家属打医生的事情发生,表示不可思议。“病人和我们的关系很好,在阿克拉,病人都是把医生当上帝。”一名黑人医生告诉深圳的医生。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医疗队队员们也有了亲身感受。在阿克拉,医疗队医生有几次碰到了麻烦,不过当地居民一听说是克里布医院的医生,顿时变得客气起来。   队员们认为,阿克拉整体医疗水平比深圳低,当地居民医保覆盖率也低,约半数居民有社会医保,门诊和住院期间医药费可报销六成。经济贫困的人看不起病。尽管如此,阿克拉的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都很好。   挂念家乡的亲人   医疗队此次来加纳援助,原本安排两年时间,但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中国医疗队在加纳阿克拉先试点一年,体现对医疗队员们人性关怀。因此,今年12月底,医疗队员们将回国。   总体来说,医疗队员在加纳的工作和生活是愉快的,心中放不下的只有对家人的思念。作为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儿女,把一大家人托付给妻子,医生们也很心疼。   “这次我能离开家乡参加援外任务,离不开家里的大力支持。离家一年,肯定给家人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便。”陈协辉说,休息时间,他就用微信、QQ与家里人沟通。好在家属们今年七八月有一次到加纳探亲的机会,队员们都很期待。   2015.08.17